我有一個夢,你願意聽嗎?
作為五歲的部落客,還有半年的粉專DJ,小女子在此深深檢討⋯⋯
當初滿腔熱愛寄在這裡,作為長期聽歌的心得記錄,經典裡慢慢堆積新歌,
其中心得經過學習和琢磨,慢慢變成解析,又歸納出規則,成為評論。
小站流量從每月30人次,到每天30人次,從我的自說自話,到訪客零星互動⋯⋯
我開始覺得不只是我,也有誰一起聽著好歌、一起共享美好。
以前沒考慮過Facebook,是因為我不喜歡隨著時間被掩埋的PO文方式,
我很珍惜自己的文字,也很重視自己的喜好,
喜歡的、評論過的,就應該分門別類排得整整齊齊。
因為小娟DJ,我開始覺得:是時候從「評論」更進一步,跟大家「分享」好歌了。
做部落客四年,有感於評說台語歌的人太少,常常是夾在華語歌海的其中一首,或者有些文化人得了張合意的專輯,洋洋灑灑說其背景元素,僅此兩三篇。
專說台語歌的人,竟然只有我。這實在沒什麼好自得的,不如說是滿滿頹喪。
頹喪從何而來?身為七、八年級的我們,童年經歷了華語流行歌全盛期,蔡依林、梁靜茹、劉若英、周杰倫、林俊傑⋯⋯隨隨便便舉例都是天王天后,台語歌是不存在的,大家總說媽媽聽台語歌,但所謂的台語歌其實只有「江蕙」、「洪榮宏」。
長大成人後,華語歌稍微沒落,繼而代起的是日、韓流行歌,當然聽英文的同儕一直有,通常是和華語並行。
我從來沒有聽到哪個同學提到「啊我昨天去聽蔡小虎⋯⋯」、「黃乙玲的新專輯借我」那種話。
我從未刻意隱藏過自己的喜好,可是總被怪問:「為什麼會喜歡台語歌?」
那不是好奇,而是驚怪,彷彿它不合理不該存在。
這讓我深深體認:台語歌需要更常被看見,不管是搜尋引擎、八卦新聞,它需要被「聽」被「習慣」,甚至被「討論」、被「分享」。
不只是台語歌聽眾喜歡,還要讓不是台語歌聽眾的人知道
「啊,喜歡台語歌是一件很普通、很普通的事啊。」
是啊,粉絲專頁的性質與部落格不同,是分享、討論性質,不需要什麼論斷。
我在粉專從不評論,只敘述我聽歌時浮現在眼前的情境,或者分享跟歌手、題材有關的瑣事,讓大家按下播放就是第一目標,接著,討論、分享。
——你的讚,你的留言,你的分享,
不只是鼓勵台語歌手,不只是把好歌傳給同好,不只是給小女子溫暖,
最重要的,是用行動告訴大家:
「台語歌,它不老、不過時,它很美。」
雖然開站時間很短,歌迷都熱情迴響,在這之中,也有兩位年輕朋友開設了他們的粉專:
他們都很有想法,跟我的喜好不盡相同,也十分熱情。
看他們開站相當感動,因為這證明了我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每天絞盡腦汁寫po文,每月殫精竭慮生出幾篇專輯或主題,就是要把美好呈現於不限定台語歌迷的所有人。
而在眾人的協力推進下,台語歌會繼續朝好的方向發展,非台語歌聽眾也會改觀。
——真的是這樣容易嗎?
在兩人開台的感動後,小女子開始思考:當我不再是唯一,那有沒有只我可以做的事?
不是要特立獨行標新立異,而是我們絕不能滿足於現狀。
還記得嗎?台語歌還是老舊和粗俗的同義詞,好像只有見識少、沒有雅興的藍領階級,才會把它當日常(請參考《我們與惡的距離》)
而看到小賴在留言裡說「沒有跟親戚家人分享過興趣,怕他們有微詞」,我非常心疼!
被曲解的台語聽眾,還有污名化的台語歌,親身在唱片行的經歷,都深深烙在心上。
所以說說小女子的夢想吧!
我夢想有一天,沒有人會因為喜歡聽台語歌而被怪道「為什麼你不聽華語歌」、「你還不如去聽演歌」。
我夢想有一天,說起台語流行歌,就有人跳出來跟你換CD、套交情。
我夢想有一天,有人提起台語歌手時,會稱他們為「國民天后」、「國民天王」,而不會另加「台語」兩字。
我夢想有一天,有人會習慣買票去聽台語歌演唱會。
其實我夢的是有一天,所有歌迷都能以聽台語歌為榮。
為了這個夢想,我要做出一些改變。
在這之前寫部落格,是挑喜歡又認同的歌,評論它哪裡好、哪裡值得聽,還有哪裡改進後可以更感動。
最近開了粉專後,尤其是單曲點評的批評不自覺變少了。
原因有二:
首先相較於粉專,我對部落格開文的標準比較高,我說得出這首歌哪裡好、哪裡壞才會寫。對於那些我不是很了解的領域,例如樂團歌曲、說唱唱腔,還有不盡認同的華語唱腔,我多半略過,只會在粉專推薦。
其次就是粉專相較於部落格的回饋率太好,畢竟單曲po文,有多少人會點進連結來看點評邊聽?還不如將心力花在主題文和全輯點評,既達到分享歌曲之目的,也兼顧文章的品質。
少掉批評建議,那我的單曲點評也就只剩褒揚推薦,這實在有違我當初開台的初衷:
就是討厭看到人家一味地說好聽好聽,卻說不出哪裡好聽,
或者是每首都說好聽,沒有個具體高下,看起來一點都不真誠!
要知道即使是天菜歌手,一張專輯十首歌還是有不喜歡的啊!那是哪裡不喜歡?哪一首稱不上愛?
無論是曲詞唱製,哪有完美的呢?以歌迷的喜好角度說怎樣可以更感動,是希望更擴大歌曲的客群。
回頭看以前的黑特文或者點評,有些聽膩的曲調現在又可以接受了,有些歌手則更精進,
這證明誰都可以進步,我評論能力也逐年好轉呀,無論是評或被評,都不是蓋棺論定,我也從過去的自己學到很多,曉得自己還有哪裡不足。
相信這樣做是有意義的,只要有原則、不針對人身做負面評價,歌迷懂我的感受,歌者亦可作參考。
之前以為不去寫我不熟悉、不客觀評定的領域和類型,是對台語歌多元文化的尊重,
但我錯了,我有能力卻不嘗試去寫,那才是放棄了多元價值的美。
之前金曲獎撰文曾經說過,「只要有人感動,歌曲就有存在的必要」,那我怎能不試著去了解這些歌如何感動別人呢?
即使它現在沒有感動我,我也可以分析它為什麼不感動我。
剔除了可以加強的部分,相信就有這首歌好的地方!
所以接下來我會寫一些有重大瑕疵,但值得一提的歌,抑或我沒那麼了解、說不出太多細節的歌。
或許我會開始批評某些歌手台語不標準、唱功太差,或者曲調沈悶令人煩躁,進而引起粉絲歌迷的不快。
但只要我堅持下去,定會如先前一樣逐漸找出一個通則,因為那就是我的才能,我能做的事。
即使被討厭、復被攻訐又怎麼樣?為了達到身為台語歌迷的最高夢想,我願意身先士卒開一條路來。
想要推動整個台語歌壇,我自己要先打破成見、打破虛假的寬容,親自接觸我不了解的類型。
歌迷朋友不用急,粉專不會有任何變動,依然每日推歌,自由討論。
至於部落格的以後呢?
再讓無知的我,橫衝直撞一下下。
ps.還是要重申按讚、留言、分享 三步驟對曲林眾人都有益喲~
說歸說,小女子還是很需要大家的溫暖關懷~
大家有事沒事點來玩玩吧,理想還是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一口氣看小女子其他碎碎念長文
步步驚心的台語歌:金曲30觀後感
入圍不是你的錯:關於金曲30入圍名單
你的台語歌不是我的台語歌
關於國語腔和台語腔和其他
關於聽歌喜好與封神現象。
關於現代台語與台語歌與其他。
唱片行奇遇記
註:「I have a dream」一語源於金恩博士1963年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