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是一篇以議論為名行酸文之實的文章,這篇被酸的只有天賦異稟的歌手,有努力沒條件絕不會被酸,請放心。

這話題要從過年見長輩說起,雖然家中長輩大都聽老歌,還是有些會固定購入豪記合輯。

其中有一個跟我提到了<堅持>。

「啊——我覺得那首歌很好聽。」他說。「張蓉蓉唱的吧。」

我有點驚訝,淺談了幾句江志豐老師創作的巧思,又說原唱是翁立友。

長輩的反應是:「我知道呀!張蓉蓉唱得更好聽。」

進一步探詢何謂「好聽」,長輩認為前後平衡的音量、自然的節拍以及輕快的編曲更容易哼唱。

當然個人喜好是一回事,長輩也只是廣大歌迷其中一人,但我聽歌時,的確注意到「順耳」的相對面——刺耳

怎樣會刺耳?每人定義不同,我最近頗有所感的是——

當歌手天賦異稟卻不能張弛有度,那就會造成嚴重刺耳的後果。

 

首先看女歌手——

2017孫淑媚《牡丹花開》<牡丹花開>

我推過這首歌,詳見2017孫淑媚<牡丹花開>

曲調悠揚起伏,編曲氣勢恢宏,歌者清亮的高音是全歌點睛所在。

但事實上,在我的歌單中,這首歌很少放,原因出在副歌毫不收斂的嗓音與主歌的沈潛相差太大

若音量轉小,主歌些微模糊,副歌聲音低下去時也有點濛;

若音量轉大,副歌的高音就像利刃剮磨聽覺,使人不想re第二遍。

這種情形會出現在音質寬宏清澈、共鳴雄厚的歌手,上天賦予他們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卻也多了一絲桎梏,

她必須選擇適時控制音量、增減氣的成分作為緩衝,一旦共鳴太過飽滿、氣量失衡,

就像脫韁野馬,狂揚的塵土讓人退避三舍。

 

同樣的特色再推一個。

2018郭婷筠《愛毋驚》<不變的等待>

郭婷筠的嗓音一直是令我相當著迷的,如同我說的清澈寬宏,共鳴又大鎊

但我又對她很卻步,因為聽歌時一不小心耳朵就會痛。

這張專輯猶是,主打歌<向望>、<有心無心>、<愛我有偌重>、<不變的等待>一路run下來⋯⋯

我發現就算把音量轉小,耳內還是隱隱作痛,短時間內我根本不想再聽第二次,更別說買專輯了。

這首歌就是很明顯的主歌低副歌高的失敗例子,正常來說這麼抒情的歌,副歌氣量不用放這麼寬吧?

我是在「紛紛亂亂」的部分被刺到了,然後run第二遍主歌到「三心兩意」就不太舒服,

第二遍「紛紛亂亂」就有想關音樂的衝動,可惜曲詞我都相當喜歡。

以前《女人膽》的歌不會這樣的,是我的耳機不好嗎?可是我戴不戴耳機聽的結果都一樣,

高音太重,小聲了低音又聽不見。

是後製沒調好平衡的問題嗎?我想過這個,可調出現場來聽,有時刺耳有時不會,

品質很不穩定,應該是歌手本身共鳴氣量的問題,高音太飽,連<原來的幸福>都會刺耳。

唱得是相當傑出,唱腔無話可說,高低音都轉得漂亮,身段也有硬有軟

但只是單就刺耳一點,我就不會買。

買了要什麼時候聽?早上太沈重,中午聽了脹氣,下午無法靜心,夜間不能放鬆。

好歌是好歌,不耐聽有什麼用?

 

再舉一首例子,天賦的原罪大家都有份,毋免太苛責,也不是只有女聲會這樣!

2010莊振凱《癡情無罪》<癡情無罪>

莊振凱本身音質偏清,聲幅算寬,本來好好唱是沒啥問題,但他硬要喉轉音時,就變成有點刺耳,

幸好他共鳴不夠大鎊,這才沒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像他這款的喉轉音收斂送氣量後,就唱得很順。

說真的,男聲比較少這種問題,不是因為條件比較好,而是剛好相反

聲音清澈的,音幅都不寬,共鳴也不夠深,像江志豐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唱<堅持>我都嫌聲幅太窄,氣量溫柔得似不食人間煙火,如果共鳴大鎊應該會晉級殺神,唱什麼都摩西分紅海

 

但男生也有一個女生沒有的問題,就是「沙啞」得刺耳

像蔡秋鳳、張蓉蓉都算是沙啞的女聲,加上後製回音就沒啥問題,有些歌路我還覺得無後製音的現場版本更好聽,

詹雅雯也是一條含沙量不少的聲線,反增添了她的磁性魅力,減少頭尾尖銳的稜角,要是去除滾喉音我也十分讚賞。

但諸如吳俊宏、阿吉仔這種聲線沙啞、聲幅寬闊的男聲,太過就是減分了,

我有時聽他們飄飄的轉音,都不免懷疑是不是寬頻的啞聲影響了音準。

2016吳俊宏《藏心肝》<今朝醉>

這首歌我也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重要所以講三遍,但我只是偶爾聽聽不能多嚐,

這種聲線低音一定要提足氣,高音又容易跑,共鳴不夠大鎊就糟,但共鳴太飽的高音沙沙殺得耳朵又遭殃

(就想成彈鋼琴手指太粗,掃偏半音很正常,掂起指尖又要按得夠力,不然顯得音虛)

沙啞音的歌手真的值得讚賞,他們唱歌一定非常努力!不過飄飄轉音也成為他們的招牌特色~唉。

 

要學會「張弛有度」的氣量的,還有那些聲線細的歌手。

像曹雅雯最新專輯⋯⋯聽了兩首主打歌MV分別re兩遍,我耳朵就開始痛了。

其實我以前不太聽她,就是因為她嗓音偏細,送氣量又多,結果聽起來很尖銳。

近幾年的專輯好了些,《一生平安》以後的氣量都控制得不錯,又鑽研轉音技巧,因此只要歌型合我胃口就會推,

但最新一張《小說》似乎因為練了聲樂技巧,共鳴偏向大鎊,

原本的共鳴氣量就不受控,旁溢了很多出來,聽起來密度變得非常高。

即使她也許有控制,但聽在我耳裡就是很用力,像<小說>的副歌就不耐聽,re三遍默默關起來。

我很喜歡她那張《感謝》的曲風和唱腔技巧,<小說>偏華語的曲風唱腔亦是好的嘗試,

然而送氣量如果不控制,是聽眾是否會買下一張的關鍵。

同樣的問題許富凱也要注意,最新一張共鳴深度有顯著進步,而他的聲線清度是男聲數一數二,

<伊的心內已經有別人>的副歌已經露出一點銳角,希望下一張不要再偏下去。

男聲天賦異稟的這麼少,要好好利用自己的優勢,能屈能伸啊!

 

指摘過了,也要提建設性方案,因為天賦異稟的人也沒那麼多,只能參照洪百慧後期的歌。

2011洪百慧《台灣紅百慧》<無你的寒夜>

洪百慧早期也是以殺伐果斷的唱腔出名,他的中高音都很硬,這樣的表現在《忘情茶》達到高峰,

但後期她收斂得很好,這首歌可以聽出高音的部分她減少送氣量,並增加轉音緩衝

當然同時在主歌增加音量,兩者統一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輕快的歌可以參照下一首,高音轉輕、氣量控制了,完全輕量無負擔。

2013《將阮愛一半》<女兒心>

一般唱歌很習慣用音量變化來表現情緒,但我覺得天賦異稟的歌手們應該不需要這點吧?

利用台語本身的聲韻自然畫重點,例如咬緊入聲、閉口音、開口音,能呈現自然的輕重,

詳見關於台語歌的語氣表現

聽百慧後期的作品,在中低大量以「改變共鳴位置」而非「改變音量」畫重點,

例如要亮一點,就提到鼻音,不要那麼凸顯,就沈到喉音。

即使嫌氣多用氣音,音量大些語氣更顯著,不是很好嗎?(說得真輕巧

關於收斂氣量也可以看袁小迪《浪子淚》專輯點評,天生聲線寬宏、共鳴大鎊的小迪哥做了很好的示範

 

當然以上這些是以便於大量傳唱的立場來評論,如果只想精進技巧飆共鳴,其實不需要改,

就像詹雅雯銳利的滾喉音也是有很多人愛聽(吧)

但我要說,無論是聲線清澈、尖銳還是共鳴大鎊,都是屬於重口味的範疇,

而有時候輕快的歌送氣量控制不好,就會像<值得愛>的高音些微脫韁,聽久了耳朵嗡嗡嗡。

明明是一首悅耳的輕情歌,要邊工作邊聽音樂,或者要放鬆心情時聽,都不會選它。

對其他人來說氣量多、共鳴大鎊是純然加分的特點

對天生聲線清澈寬宏,過細,或者沙啞的人來說,共鳴一旦加深,氣量必須巧妙控制、張弛有度。

若能屈能伸又唱對歌,就會成為一代宗師了。

 

PS.此篇的氣量≠氣音的送氣,乃是共鳴所用的頻寬,

如果嫌小女子用詞不夠專業的專業人士歡迎留言一一指正,

小女子將按照指示修改為正確、專業的行內話。

 

想看小女子其他自我流專業酸文詳見
關於台語歌的語氣表現
你的台語歌不是我的台語歌
關於歌唱的敘事力與技巧評量
關於「張弛有度」的氣量

 

想隨時聽到好聽的台語流行歌嗎?請點粉絲專頁 小女子の台語歌天地

每日嚴選近期好聽、好唱的台語金曲,不怕你聽膩,只怕你沒聽過!

arrow
arrow

    小女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