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6372350_427305591449506_1607251494594150400_n.png

文/小娟DJ 
潤稿、修圖/小女子

7/7更新內容
(編按,本文內容回應陳珊妮金曲30頒獎典禮後的粉專發文黃底文字引用陳珊妮原文)

 

金曲獎在華人音樂圈的公信力與影響力,毋庸置疑。

不管多大牌、多紅、多資深,在這獎項面前,就是「公平」競爭。

金曲30收視率出爐,全體平均收視4.66,略退步於去年的4.90;

星光大道掉更多1.40直降到0.93;你頒你的獎,我看我的表演,

「入圍者依舊百家爭鳴,但觀眾認知度跟不上,對部分得獎者也缺乏共鳴。」

 

「流行音樂從來都不是什麼中老年人的產業,在延續文化脈絡的同時,也必須讓流行音樂的快速更替,能夠反映在年度重要獎項。」

最詭異的就是「快速更替」這四個字。

 

讓年輕人喜歡的音樂上位,是靠音樂本身的渲染力與流行性,而非刻意扶持的結果。

大多數人都同意音樂各有喜好、所以我們自由的表述。主流非主流、百花齊放,各自精采。

不是要「文化傳承」嗎? 那麼誰又可以決定「甚麼應該被更?」「甚麼應該被替?

為什麼我的喜好是被更替而不是被傳承?你的喜好可以不被更替而是有計畫的傳承?

 

就講台語歌,江蕙二姐的成就不在話下,1982年出版第一張台語專輯《你不該輕視我/心事誰人知》到2013年最後原創一張《遠走高飛》、正式封麥2015年。

中間用了33年,才把台語風潮與庶民品味帶到現下這個位置。

不同階段,都有其當代特色與獨特風華。

《你著忍耐》 《酒後的心聲》、《落雨聲》 《甲你攬牢牢》;

不同時期,不同風味,試問 哪一段可以被「快速」抑或「更替」?

「快速更替」的必須性跟正當性在哪!?快速更替的標準何在?

 

「世代間的交流,是重點。」

看到了評審對新類型的鼓勵,跨過了許多主流的資源,直接給了很多新類型音樂舞台,是對新世代的扶持這沒問題

 

對舊世代呢?看到的是打壓、是漠視,說好的「交流」呢?

最近的30年,從卡帶、到CD、再到MP3、線上串流出版,音樂的形式已經變過一輪。

從廣播、電視到網路,熟悉的打歌模式也歷經一番變革。

華語如此,台語亦然,尷尬的是這番變革,對台語傳統年長聽眾相對不那麼友善。

就像電視劇,熱門夯劇早在網路上同步開追,已經在社群/ig上討論一輪,下片之後才輪到電視買版權給婆媽看,還被小孩笑早都看完了。

傳播媒介已經不友善,官方獎項還要來踩一腳。

流行的產業永遠都賣年輕人、必須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與耳朵;

但這件事與延續日漸成長的我們、曾經的年輕人聽音樂的需求愛好並不衝突。

 

👉一個要賣錢的市場、成熟的娛樂流行工業,是照顧每一代聽歌的人,

並非拋棄前一代只專注開發「新一代」、打壓前一代的品味,逼前一代的人聽新一代的歌才是「進步」。

 

希望的是金音獎變成像金曲獎有影響力,而不是把金曲獎強加變成第二個金音獎。

音樂的美妙在於轉變的過程也會有值得留下的美好,不想連音樂賞析也變得速食了。

 

「通俗代表著主流嗎?點擊意味著流行?慣性思考會不會形成另一種文化霸權與反淘汰?」

「聽聽不存在於舒適圈的音樂吧?搖晃一下過於安定的腦袋如何?

金屬能不能跟嘻哈一起玩?傳統民樂可不可以後搖爆炸?」

 

可以、通通都可以,但該做這件事的,是產業、是唱片公司、是流行相關媒體串聯、是歌手跟團隊。

而非金曲獎項、用幾十個評審。

 

謝謝評審團主席此次一番話講的「坦白」:

流行文化不是你們的菜、庶民口味就是俗氣、不夠獨特出眾。

 

委屈流行產業歌手們,還不能因此甩態不玩了,還是要年年治裝拚入圍,沒入圍還要來表演來頒獎增添星光。

因為他們不只代表他們自己,還有他們的團隊,包括詞曲、編曲創作、企劃監製甚或經紀造型,業界一整年的經濟價

 

👉做音樂不只做身體健康,還要做到身邊人可以吃香喝辣。

有錢,才可以專心創作製作。

 

這讓我想到90年代的國片孤芳自賞,殺遍國外影展,但創作人永遠都在找錢找資源、因為沒有內需市場。

影迷進場看的,永遠是用影業規模出來西洋好萊塢大片!

 

評出來的結果跟市場脫鉤的鴻溝,怎麼解? 賣不出去,不關評審的事!

傳說中的殺死母雞,但小雞還沒長好!

產業不是只有歌手,補不上來的是整個音樂工業台前幕後!

 

黃子佼談金曲,問:「要20個獨立樂團,還是1個超級巨星?」 

這可以是單選,也可以是2個都要,怎麼2個都要?就是看產業的定位。

再用國語舉個例:🌹《玫瑰少年》🌹可以從音樂走向社會,沒有人會懷疑流行音樂的影響力;

但若非蔡依林、五月天阿信(以及幕後團隊)的聚焦力與產業操作話題性,流行音樂影響力的展現,還有這種廣度與深度嗎

 

人有天份,不擅長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有極限。

就像蔡依林當初地才馬鞍練到頂,下個月郭富城演唱會立刻翻轉舞台;

郭富城精心準備鋼琴自彈自唱,當演唱會special,這是周杰倫早在超級新人王階段就在做。

(這段不是貶抑,表達的是盡可能去嘗試,了解自己的優劣勢、找出自己最大優點當武器去在音樂界生存。)

 

說這段的原因在哪? 就是《最佳歌手》。

有些名單老是陪榜,最誇張的尤屬「最佳台語男歌手獎」。

可以參考wiki上得獎原因 👉https://reurl.cc/G6LD3

不是主打生命歷練、就是創作!

 

但,HELLO,大家還記得這個獎叫做最佳台語男歌手獎」嗎?

照這邏輯是不要限定專輯全創作還是40歲以上,才可以報名參加?

 

聯考作文的時候老師都會提醒,切忌「文不對題」,不然寫得再好,都是0分!

這個獎就是讓我覺得「文不對題」徹底。

 

「不需要為了評審而拋棄做音樂的初衷」這種漂亮話,人人會說。

對於渴求獎而不得的人,難道不會被評審說的落選原因影響嗎?

連續8年都給創作型男歌手,得獎原因幾乎近半題材關注「台灣鄉土」、「社會觀察」,

不想誰因為想得獎而改變自己,但評出這樣的結果,評審難道沒有弦外之音嗎?

 

因為本人只聽得懂台語,對客語、原住民語不熟悉,只好以台語舉例。

有興趣可以wiki看看👉https://reurl.cc/mO4NG 本屆評審團名單。

有點好奇聽得出咬字、地域腔調、台語語韻意境、唱歌謠與講台語口氣差異的評審有幾個?

所以最好只好選音樂性、選主觀愛好

 

甚麼時候可以專心只評《歌手》?

 

中老年人喜歡的音樂就不能流行嗎?

為什麼流行音樂無法同時引起年輕人與中老年人的共鳴呢?

如果有同時引起跨時代共鳴的佳作,為什麼是「舒適圈」?

 

最後補一段在網路上看到的文字,說得很好,就是我的意見:

👉年輕與年長、流行與獨立,需要平衡發展。

👉獎項或大會結構偏向任一邊都不是健全的,只會把餅越做越小。

 

入圍是鼓勵、得獎是肯定

得獎不是你的錯,不得獎的再接再厲,唱片公司不要洩氣,台前幕後都辛苦了,耕耘市場並不可恥。

 

ps.60歲家母都看出金曲評審只愛創作型,小娟DJ真是哭笑不得。

 

內文引用:本屆評審團主席 @SandeeChan.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於粉專發表

原文請參照 https://reurl.cc/VxxWN

 

欲看更多金曲30相關心得,請參照
步步驚心的台語歌:金曲30觀後感
入圍不是你的錯:關於金曲30入圍名單

 

想看小娟DJ更多作品詳見
買CD送許富凱寫真集 !?《我毋是你想的遐爾快樂》專輯開箱
用耳朵聽的「小說」:曹雅雯2018新專輯開箱
ONE NIGHT IN Legacy Max :許富凱《等待作一個真正快樂的人》演唱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曲獎 金曲30 台語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女子 的頭像
    小女子

    小女子台語歌入門

    小女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