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人次破四千,我心中充滿感謝與希望,看各路英雄在本站來來往往,見證台語歌壇生機蓬勃。
在此,小女子有話要說。
我從不自詡專家,懷著期許自己的熱忱,將這個地方名為「入門」,是希望盡一己之力,對台語歌的市場有些許貢獻,
無論是新歌資訊、舊歌推薦,各歌手的特色與長短,都一一分享與分析,讓有些好奇心的人更了解、讓了解的人更欣賞、給欣賞的人更方便,
即使我人微言輕,總是正面影響,畢竟有人談論的資訊,才有價值。
在序文中,我曾提及對台語歌壇世代斷層的隱憂:有台語歌手、無台語聽眾。唱片一張張出,也要有人買、有人欣賞,否則也是隨即淘汰。
正因如此,在推薦每一首歌時,我都努力表達我接受到的感情與共鳴,無論好壞。
讚美與批評共存,不管哪種藝術、哪首歌不都如此嗎?只交口稱讚,漠視反面的心聲,只是盲目沉迷、個人喜好。
一個沒聽過、沒欣賞過的旁觀者,在嘗試新事物之際不會接受這樣缺乏理性的評價。
而小女子也不希望台語歌終變成這樣狹隘的「個人興趣」,一首歌悅不悅耳,總有其緣由因素,說分明喜歡的點、不喜之處,
若有意同者,或會借耳一聞;若喜好不同者,也能依憑這些標準另尋其他推薦,兩相得益。
批評是一定有的。歌壇偌大,有脫穎而出者,自另有埋沒,然而歌與人有不有名、好不好聽卻不能一概而論,
有幸在大公司出片機會較多,但他們一定比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咖還專業嗎?
小女子不敢說聽遍諸子百家,然而會出現在我筆下的,一定是有過人之處,罵也好、讚也好,別人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
書寫這些人、分享這些歌的動作,本身就形同對台語歌壇的膜拜。如果我一味稱讚,反而是對台語歌的褻瀆!
你說一視同仁地每首都推薦、每個都說好,那要置這些在領域中各種傑出的人於何地?兼善各種歌路、十項全能的羅時豐跟悽愴苦情靠合成音的蔡秋鳳在同一等級嗎?沒有章法、沒有標準要如何說服人?
誠然,把歌手的聲線特色分類、量化不一定是了解這首歌、這個人的最好辦法,然而這是我的閱聽方式、我的解讀,
如果看了我的評論、聽了歌而有所不服,儘管交流分享,我不一定會同意,但若有理,我也會試著用對方的解讀去傾聽。
一味附和、正面評論絕非真正的支持,那只是承認自己的盲目無知,對自己喜好、重視的事物敷衍了事!
往後各種稱讚與批評,小女子恭候,不刪文、不忽視,有理說理,無理分說。
不敢自滿,卻自知為振興台語歌而生的信念,再多謾罵批評也無法抹殺。
能做到這些,並讓更多人看到,小女子心中:感激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