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這不是一首正統台語歌,自認口味普通、大眾的請慎點。
有持續追蹤的讀者應該都知道,從開始寫台語歌評以來,小女子一直在思考未來台語歌的出路。
歌詞:
小姐 媽媽要我娶你
小姐 馬上甲我回去
Come on lady 你是我的貝比
所有的愛全部攏乎你
小姐 請你嘜擱懷疑
小姐 請你要有信心
Come on lady 你是我的貝比
現在馬上甲我去登記
想你陪我人生的每一工
因為我是你人生的希望
幸福真的不是夢 打開你的心房
想你陪我人生的每一工
因為若沒你 人生就沒希望
幸福真的不是夢
完全為你打拚
我是你的人 我是你的人
我是你的人 我是你的人
你是我的人 你是我的人
我是你的人 我是你的人
口白:
想要你問 啊哈——看到你我就忘詞了,拍手哇拍手哇哇哇
拍手哇拍手哇 來 一起來喔,Come on!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歌手,不是普通的台語歌。
沒有台語唱腔、缺乏台語氣口,連咬字都咬得不太標準,我還是推薦了,因為這首歌旋律太特別,注入了原住民的聲調元素,與眾不同。
有時在想,我這樣的口味能持續到什麼時候?台語歌近年來往所謂的「新式」前行,注入太多R&B的技巧,
這些新式技巧並無錯處,只要夠說服人的耳朵,聽眾就會接受。例如早年我排斥的秀蘭瑪雅,現在也聽得很開心;諸如閃靈的電音搖滾,我也偶爾會聽,就算不聽,也不會否定它的價值。
壞就壞在近年來得金曲獎的部分台語專輯和歌手,很多是不知如何好好唱一首正統的台語歌,一口氣不夠轉音、整條歌沒有喉音,甚至連咬字都不標準。
一張好作品只要詞曲動人、編曲精緻就好了嗎?
每次聽那些部分入圍者或得獎者的曲,一首還沒Run完就想吐,把台語歌唱得那麼廉價!
當然台語歌也沒有「高尚」可言,音樂類型沒有優劣,所謂的廉價指的是他們唱不出台語歌有價值之處,把種種詮釋技巧棄而不用,
仰賴詞曲的意境、編曲的巧技,以為只要護嗓裝B就能唱好一首歌,這種屏棄台語歌價值的歌手,竟然還被歌壇獎項奉為台語歌的典範,致使世人認為:台語歌除了咬字遣詞跟國語歌的表現並無不同,小女子不齒這些評議,痛心疾首!
那些人小女子連名字都不屑一提,平白髒我的部落格,還幫那些垃圾宣傳!
⋯⋯扯遠了,以上是這首歌觸動我的根源。
以台語歌的角度來說,它真的不動聽,也幾乎無法得到台語聽眾的共鳴,
電音的開頭就會讓那一半喜歡苦情芭樂歌的人卻步,不過主歌開頭的聲線就讓我聽覺一振,
畢竟是台灣人,唱起台語不會突兀,歌詞淺顯易懂,旋律也很洗腦,讓人憶起多年前<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那種俏皮自信。
順順聽下去,到了副歌,又讓我驚喜:音符一層層上去,跳脫台語歌句尾稍收到中音的定律,
第三句轉折沒有在第四句收回來,字數不規則、到最後以重複的句子在Re音收尾⋯⋯
噢,還沒有收尾的氣氛,我聽到最後一小節都還有點懵:咦?什麼時候跳下首了?
——這樣的旋律不僅台語歌沒有,甚至國語歌都不常見。
現在的國台語流行歌,曲式總在一個框架裡,A段起、B段收,或者又回到A段⋯⋯
其實聽著聽著,都大概猜到曲末會了結在哪個音、或者下一句大概怎麼哼。
我並不討厭這樣,把它稱作「符合人體(聽覺)工學」,就是在KTV可以順口唱出的容易程度。
甚至,我傾向避開不符合曲式的歌,因為聽不習慣、哼不起來,有趣卻沒有意思。
但這首歌呢,即使不是那麼合乎曲式,卻又不會「違反人體工學」,仍舊順順聽完、琅琅上口,
它提供了一個相當優秀的示範!火車脫軌、卻不衝突,就在說這首歌。
由此我發現,台語歌如果要達到新的高度、再創時代潮流,就必須跳脫原有的框架,
我不知道要到什麼程度,曲式、編曲、和音搭配,甚至樂器⋯⋯
倘若囿於現狀,只知道制式的挖掘新血、動腦行銷,都治標不治本,遲早會被新的音樂潮流淘汰。
對台語歌的未來,小女子深感憂心,即使自己不討厭現有的歌,卻希望有所改變。
如果它夠強大,我的喜好也會跟著潮流改變。
如果它不夠強,台語聽眾甚至非台語聽眾都不為所動,等喜歡這味的這一輩慢慢不埋單了,台語歌何去何從呢!